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

[ 展覽 ] TeamLab: 舞動!藝術展 & 學習!未來の遊園地


🌟63折心動早鳥驚艷價 🌟
👉販售時間:11/1-11/7
👉早鳥優惠:220元/張 (原價350元)
👉售票通路:
ibon: http://ppt.cc/3Yubk
全家: http://ppt.cc/a5RIz
博客來:http://ppt.cc/quza8
Gomaji:http://ppt.cc/lhJnR
17 Life: http://ppt.cc/Uswp6
YAHOO!:http://ppt.cc/jDgij

[ 展覽 ] 國際安徒生插畫大獎50周年展

🎊插畫界諾貝爾獎—世界插畫大展🎊
📢在高雄 駁二藝術特區 等你來
⭐️展覽日期:2016/12/17(六)-2017/03/12(日)
⭐️展覽地點: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P3倉庫
⭐️展期票價:全票280元、優待票250元(大專院校以下學生,憑證購買)、愛心票140元(65歲長者及身心障礙者陪同者一名)
⭐️免票資格:四歲以下孩童,入場請攜帶證件備查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【 預售票$180 熱賣中】
🎉 來來來,傳送門低加低加
➡️ ibon https://goo.gl/r98WhS
➡️ 全家 https://goo.gl/7XzkBS
➡️ UDN https://goo.gl/V98QV0
➡️ GOMAJI https://goo.gl/1cYKCH
➡️ 17life https://goo.gl/cqxX9w
➡️ 博客來 https://goo.gl/Aeo1uA
【買到賺到,錯過這次,就要花1萬8出國看了!】





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

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

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

羅文費(Viktor Lowenfeld)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,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。以下茲就羅文費 的美術發展階段論作為主要參照架構,並參考相關學者之觀 特殊教育文集(四) 68 點,詳細闡述兒童美術發展的各個階段(陸雅青,民 82, 86;侯禎塘,民 86; Anderson, 1992; Lowenfeld &Brittain, 1975, 1987):

 (一)塗鴉期(Scribbling Stage) 出生後的嬰幼兒,即逐漸開始學習認識自己和周圍的世 界,一直到大約 2 歲左右的年齡,始發展出一些手眼協調能 力(eye-hand coordination),能具有拿著筆等在紙上記號 (符號)的能力。這些最初的畫記或符號均是隨意塗鴉,相 當沒有規則,乃無秩序地在紙上揮動所留下的痕跡。 幼兒的塗鴉是其視覺經驗和身體、手指肌肉動作協調的 一種產品,也是一種本能的表現。幼兒由塗鴉的過程中,獲 致由肌肉運動所產生的滿足與快感,漸漸地便把原來的反抗 攻擊等動機,昇華為創作遊戲的自由表現,並在自由遊戲 中,將所有對外在世界的感覺(視覺、聽覺、觸覺、味覺、 嗅覺及運動感覺等)統合為綜合的形象與經驗,藉由點、線、 面、色彩及空間而具體地呈現出來(陸雅青,民 82)。 塗鴉期的發展,由未能控制的動作到達能夠控制的地 步,從無意義的反射動作到達主動地動作,是幼兒的一項重 要發展歷程。幼兒剛開始塗鴉時,是一種缺乏控制的動作, 只是享受在紙上塗抹的快感;漸漸地,發現自己的動作和紙 上出現的線條有著某種關聯,於是繼續塗鴉,手、眼、腦之 間逐漸產生了協調。此後的繪畫發展更是反應出其身心發展 的狀況,如手眼協調、大小肌肉運作的能力、平衡感、自我 控制(self control)和現實感(reality sense)等要素。此一塗鴉 期(2-4歲)依繪畫表現特徵的不同又細分為三個階段,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69 依序為「隨意塗鴉」、「控制塗鴉」和「命名塗鴉」,分述其 內容如后(陸雅青,民 82,86;侯禎塘,民 86;Anderson, 1994;Lowenfeld & Brittain,1987):

 1.隨意塗鴉(Random scribbling) :2歲左右 兩歲左右孩子的塗鴉活動是幼兒肢體動作的記錄,源自 於嬰兒拿著東西揮舞的動作,是比較簡單、機械化、反覆地 練習某種動作的樣式。隨意塗鴉的線條或留在紙上的筆下痕 跡,與真實環境中的事物並無關聯,純粹是幼兒肢體動作的 反應,這些塗鴉的肢體運作也讓幼兒得到內心的喜悅感。依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,出生至兩歲左右的幼兒主要依賴感覺 和動作認知外界事物,此時期的塗鴉並不表現任何意念。 幼兒在塗鴉了一段時間以後(大約在開始塗鴉的六個月 後),會逐漸發現自己的動作和紙面上的線痕間存在著某種 關聯。在心理發展上,開始由無意識的肢體運動,繪畫時的 眼睛未必看著畫面,眼與手的動作無關聯,發展到有意識地 去呈現畫面的塗鴉線條,並嘗試去控制自己的線條,而比塗 鴉初期的線條沈穩。畫面上的空白部分和塗出畫紙外的部分 逐漸減少,色彩運用由單色而多色,線條的粗細勻稱品質漸 佳,幼兒也漸漸地發現,塗鴉是件愉快且具有生產力的遊戲。

 2.控制塗鴉(Controlled scribbling):2 歲半左右 一般幼兒大約在開始隨意塗鴉之後的 6 個月,會進入控 制塗鴉的發展階段。幼兒開始意識到畫在紙上線痕與手臂的 肢體動作是有關聯的,亦即線條是肢體活動所產生。此種關 聯性的概念建立起來後,幼兒會重複相似或相同動作的線 條。依 Kellogg(1970)的研究發現,幼兒畫出的基本控制塗 特殊教育文集(四) 70 鴉線條,可加以區辨的計有 20 種之多。 幼兒在控制塗鴉期會開始反覆某一動作,在畫面上亦形 成類似痕跡,手和眼之間已經具備相當的協調能力。本時期 的幼兒已可靈活地運用手肘關節,因此塗鴉的畫面上會出現 反覆的縱線(上下)或橫線(左右),進而大圈圈(圓形) 的畫線。幼兒能控制手部的肌肉和動作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經 驗,能從控制的感覺中得到自信,也會把情緒表現在自發的 塗鴉遊戲上。 控制塗鴉的進展上,幼兒會變化其塗鴉的動作,使畫面 均衡地佈滿各種不同種類的線條,逐漸從大圓圈亂線的複雜 動作轉化到單一圓圈及小圓圈的細動作。

3.命名塗鴉(Named scribbling):3 歲到 3 歲半左右 大約 3 歲到 3 歲半的幼兒,開始由運動性的思考 (thinking kinesthetically) 轉 移 到 心 象 性 的 思 考 (thinking imaginatively)。幼兒對塗鴉的線或形加以命名,意味著畫中 的線痕與外在的環境事物產生有意義的關聯。 當幼兒塗鴉的大圓圈亂線轉變到較單純的圓線及細小 圓圈的細膩動作控制,並開始畫出封閉性的圓型線條時,在 視覺心理學上,幼兒發現了「圓」(圓圈)與「地」(背景) 的關係,圖從地面突顯出來而具有特殊的心理意義。幼兒約 3 歲時能夠畫出圓形,約 4 歲時能夠畫方形(Cratty,1970), 也開始能夠分辨顏色,並能正確說出五種不同顏色和二種幾 何圖形(Castrup & Scott, 1992)。幼兒在此時期開始懂得把 視覺經驗的對象變成心象,並嘗試把心象再現於圖畫中,使 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塗鴉動作連結一起,並為自己畫出來的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71 點、線、圈等加上意義,或象徵某種事物而加以命名,亦即 從單純的肌肉運動轉變到圖畫心像思考。在命名塗鴉的進展 方面,畫出的小東西漸漸增加,並隨興地重新命名已命過的 圖像,對塗鴉作畫所談的故事缺乏邏輯性,同一張畫可能變 換好幾個故事情節。當幼兒佈滿畫面的圓圈圈圖像漸漸分 化,形成簡單的圖樣,即將進入前圖式化時期。

 (二)前圖式期(preschematic stage,4~7 歲) 兒童到 4~7 歲的年齡,對於環境的接觸層面,漸漸擴 大,對於周圍環境的探索多於單純對自己身體動作之操弄探 索,在他們的心像或繪畫表現中,也反映這些現象。兒童的 繪畫表達,成為這些心像思考歷程的一項具體記錄。人像是 這個時期會最先出現的圖畫象徵(graphic symbols),也是 這時期的認知基模(schema),此一人像稱為蝌蚪人或頭足 型人像,由一個圓形代表頭,延伸的線條代表手和腳,顯示 開始進行邏輯的心像思考歷程。繪畫可以成為兒童覺察環境 事物關係的媒介,協助兒童瞭解事物、概念和在環境中遭遇 的經驗。 約 5 歲大的兒童,除人像畫之外,也開始畫些其他東西 或事物的象徵圖像。隨著兒童的發展及對這些東西的瞭解逐 漸增加,概念會漸趨清楚與複雜化,兒童繪畫出來的象徵圖 像,如人、房子、樹或其他東西亦呈現多樣式的面貌,並持 續地嘗試與變化這些圖像。約在 6 歲左右,許多兒童畫出的 物體比例雖不甚正確,但對物體的部份細節卻能仔細描繪。 前圖式期兒童,經常是好奇、熱忱和不怕嘗試新的事物,不 過仍然是十分地以自我世界為中心(egocentric),尚未能充 特殊教育文集(四) 72 分與他人合作分享,對環境中事物的思考,也都與自己有關 連,或許兒童會彼此緊臨在旁,但各自玩自己的遊戲,較少 彼此合作。這樣的思考模式反映在繪畫上的表現,是畫中的 事物任意的浮現,漂浮或分散在畫面四處。而色彩的使用方 面,本時期的兒童通常是依自己的喜好選擇色彩,而非以物 體的真實狀態給予固定的顏色搭配。 一般兒童約 4 歲開始(最遲不晚於 7 歲),能以自己的 身體作參照點,來辨別左、右邊和視覺空間。文字的認知和 計算能力,也在這個時期開始被發展,不過兒童縱使能辨認 一個字或數數到 10,但尚不能真正瞭解數字的概念或是一 字所代表的真正意義。雖然能夠辨別一、二個書寫出來的文 字,但卻仍不會閱讀整句的文字。一直要到繪畫發展的圖式 期階段,其認知基模才會發展到能夠閱讀句子和段落 (Anderson, 1992;Cratty, 1970;Lowenfeld &Brittain, 1987)。 繪畫表現也反映兒童某些程度的智力功能、身體能力、 情緒狀況和知覺的問題。假如這個階段的兒童仍然停留在塗 鴉,即使是有秩序的塗鴉狀態,也或許顯示其認知發展未達 到本時期兒童所能畫出的人或房子的象徵圖像,因此可能有 發展遲緩或某些知覺、情緒和生理的問題,應當進一步的評 量。一般而言,具相似文化背景和學校生活經驗的 5 歲兒 童,應當能畫出一些可被辨認的象徵圖像,而對事物細節描 繪的多寡,則反映兒童對該項事物的瞭解或具有的知識層 次。假若約 5 歲的兒童,對周圍的事物毫無概念的形成,或 是畫中一直呈現刻板的心像,此一現象正反映該兒童具有某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73 些程度的心智障礙,或是具有生理、情緒與文化不利的問題 (Lowenfeld and Brittain, 1987 ; Manning, 1987 ; Oster & Gould, 1987, Malchiodi, 1990)

(三)圖式期(schematic stage,7~9 歲) 前圖式期的兒童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嘗試,不論是對 人或物,逐漸發展出自己的圖畫概念或認知基模 (schemata),終於發展出令他滿意的固定符號象徵,即開 始進入圖式期的階段(約七歲左右)。這些固定下來的圖形 認知基模,成為他的特定個人象徵圖式,並且固定一致的加 以描繪,若無特別的經驗刺激,會反覆不斷出現一段期間(約 二、三年),稱之為「樣式」( 陸 雅 青 , 民 82, 85 ; Anderson,1992)或「圖式」。此種固定的圖式是兒童個人對 於該件事物的獨特視覺概念,例如他對於人、房子、樹或花 有固定模式的表現圖形,除非給予特別的指導才會改變其固 定的心像,或者在兒童覺得特別重要時,才會加以跨大表 現。此時期兒童表現的固定圖式並非刻板的行為 (stereotype),而是兒童自己的視覺語言,反映著兒童對一 件事物的象徵,表現他所知道的狀況。本時期兒童的美術表 現反映其身心發展狀態,主要特性如下述(陸雅青,民 82, 85;Anderson,1992;Lowenfeld &Brittain, 1987):

 1.基底線和天空線的出現 圖式期階段的兒童意識到物體存在著某些秩序的空間 關係,樹、草、人和房子都在地上,因此開始在畫面上畫出 一條「基底線」(baseline)代表大地,並沿著基底線依序排 列事物,有時以紙邊作為基底線。正常兒童約 8 歲左右,在 特殊教育文集(四) 74 畫面上幾乎都會有基底線的表現(Anderson,1992)。此時期 兒童的繪畫表現出事物的二度空間(平面)概念,以長長的 一條「天空線」(skyline)或一片色彩代表天空,畫在畫面 的最上端。兒童在同一畫面上有時會畫出二條基底線,以表 現空間的深度,基底線上的事物常常與基底線成垂直狀排 列,即使基底線是弧形狀,也會把事物沿著弧形線表現垂直 狀的排列。

 2.空間的表現 此階段兒童在畫面的空間概念,呈現多樣的面貌,繪畫 表現的方式有基底線、展開法(摺疊法)、X光透視畫法 (X-ray drawings)、鳥瞰法或時間和空間的再現法等。展開 法的圖畫特徵是部份的畫面表現上下、左右顛倒的物體。例 如,兒童想要表現一條街上兩邊的物體時,也許在同一畫面 上,先畫出二條平行的基底線,再沿著二條線畫出上下顛 倒,各垂直於二條線上的房子等建築物體。兒童有時只就物 體的某一部份表現傾斜狀的展開式,以強調畫面上該物體的 特殊性和重要性。例如,一張表現家人共聚一堂,享用感恩 節晚餐的圖畫裡,畫面也許以鳥瞰的角度,用傾斜的方式畫 滿桌面上端,便於畫出滿滿的各式豐盛餐點。兒童也以這種 混合平面圖(plane)和立視圖(elevation)的方式,把不 同的時間、多個視點、或發生的數種事件,表現在同一畫面 上。當兒童想要表達一項事件的許多重要部份或經驗時,似 乎以這種表現方式較能達成願望。另外,此時期的兒童也會 用X光透視法表現畫面,亦即同時描繪出一件物體的外側和 內側。這些多樣式的空間表現,均反映兒童的思考邏輯在於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75 表達他所知的物體,而不同於成人眼中的認知邏輯。

 3.圖式的變化 兒童或許會刻意的改變他已發展出來的固定圖式,以強 調和跨大心中認為重要的部份,或印象深刻的經驗。例如兒 童剛接受牙醫補牙後,也許就在畫面上跨大嘴巴和牙齒,以 表現此一特殊的看牙醫經驗。此外,兒童也會在畫面上省略 掉物體的不重要部份,抑或可能因情感或心理的因素而忽略 (否定)事物的某些部份。例如,坐輪椅的小孩也許在人像 畫上省略掉他的腳;戴助聽器的兒童,也許在人像畫的頭上 省略了他的耳機。兒童也可能在不完全接納自己障礙的情況 下,刻意省略這些部分,或可能因為不用到腳和耳的功能, 而忽略這些部分。這些圖式的變化端視兒童的經驗,及該經 驗對兒童的重要性而定,因此畫中圖式的大小比率,可能會 因時因情境而被改變。

 4.顏色的使用 此時期的兒童已能發現到色彩與物體間存著某種關 係,而發展出使用顏色的固有色概念,例如畫草時都用綠 色、畫天空都用藍色。此時期兒童對某物體的色彩概念,決 定於他對該物體的特別經驗,當兒童最早覺察到的鞋子顏色 是藍色,那麼他就加以類化,把所有的鞋子就當成是藍色。 兒童的類化能力、固有色與固定圖式的發展,代表著抽象思 考能力的明顯發展。當兒童由葉子是綠色,類化到所有的樹 皆是綠色,則表示已建了樹的固定色彩概念。兒童的發展到 了能夠正確的選用和使用物體的固定色彩,顯示兒童已建立 了組織周遭環境事物的邏輯思考方式,並且以具體的物體進 特殊教育文集(四) 76 行此一類推的思考。

 5.繪畫與閱讀的關聯性 依照羅文費(Lowenfeld & Brittain, 1987)的見解,本 時期兒童對世界的看法,從自我中心的觀點轉變為較能以他 人為中心,也較能瞭解環境中的關係,認知到自己與他人有 所關聯,變得較為社會化並能與他人合作。此時,圖畫中所 出現的基底線和基底線上所畫的物體,顯示兒童的長成已具 備了學習閱讀的準備度。兒童對圖畫的象徵(graphic symbols)與字母和文字的心理視覺效果是相似的,基底線 的出現乃是閱讀準備度的基礎,畫中基底線與象徵圖式之關 係,相似於平行文字間的關係。

 6.刻板的圖式 圖式期階段的兒童,發展出自己的象徵圖式後,對於該 事物亦應提供給予多種不同的經驗,以免導致固著的刻板圖 式(stereotyped schemata)。教師可經由提供兒童不同的 經驗,協助兒童時時擴展概念,改變認知結構,在協助的過 程中應把重點放在擴展兒童對其所處環境的多方面覺察,而 非強迫式的灌輸給他知識。若欲提昇兒童對環境的覺察,可 透過一些細心安排的有辨識力問題,來問問兒童自己的經 驗,並使這些經驗關聯到兒童的畫或陶塑等。例如,兒童或 許已經對一朵花有了特別的認知概念(象徵圖式)。老師為 擴大其經驗,可在春暖花開時節,攜帶數種花朵或帶領兒童 到溫室花坊,進行親身的體驗。當兒童畫這張春天旅遊圖 時,老師可以展示各種植物所具有的不同色彩、味道和形 狀,如此將可鼓舞兒童覺察花朵的各種特徵,避免導致固著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77 的刻板圖式。

7.圖式期晚期的繪畫表現 圖式期晚期約 9 歲年齡的兒童,開始畫他所見的物體, 而漸漸減少畫他心中所知的事物。因此,愈多直接觀察和體 驗的活動,愈能增進兒童發展「畫其所見」的能力。在圖式 期的晚期,畫面的天、地之間的空間表現,變成是另一重點, 兒童有意的努力在畫面上填滿各種彼此相互關聯的事物。兒 童對周遭環境的世界感到興趣,對自然事物和人類的製造物 品感到好奇。這些特徵在下一個黨群期的繪畫發展階段更為 明顯。

 8.藝術活動的主題和內容 兒童對於夢想和幻想世界的主題,或是此時此刻的直接 經驗主題,會感到十分喜歡。在圖式期階段,應鼓勵兒童進 一步的發展基本的剪、貼、粘和造型的能力。當兒童使用三 度空間的媒體時,如木材、粘土、厚紙版等,即能協助兒童 擴展空間的概念。兒童製作粘土時,可加上一些造形的技 術,但不用刻意強調要去完成燒陶的作品,許多粘土的作品 可能會在燒製過程中損壞。本階段兒童的美術活動,仍然著 重在創造活動的過程,而非結果的作品優劣。進行美術活動 時應該使用什麼性質的媒材才適合,也應予妥切規劃。例 如,粘土的表現特質佳,水彩畫的流暢性特質優於鉛筆、色 鉛筆或粉彩筆,但鉛筆類的材料則較容易控制和表現。本發 展階段的美術活動,亦應注重發展兒童的積極自我形象 (positive self-image),鼓勵兒童發展自信和擴散性思考力 (Lowenfeld and Brittain, 1987)。 特殊教育文集(四) 78

(四)黨群期(Gang Age,9~12 歲) 黨群期的兒童發現他們接觸的環境增大了,他們是這個 較大世界的一份子,有著許多同儕朋友。他們瞭解到合作的 技能,在生活世界中是一項必備的基本技能。本時期兒童重 視團體關係和團體活動。女孩喜歡與女孩結伴,男生喜歡與 男性的朋友結群,並各自發展出一些特別愛好的事物,在兒 童的美術作品中常反映這些現象。 兒童所發展出來的興趣,常與外在所賦予的角色期待相 一致。例如,男生偏好團體運動、汽車、太空主題及朋黨等 活動,而女生偏好衣服、馬、音樂、女性組成的小團體或聚 會等活動。在兩性平等及女權理念受到重視後,性別刻板的 興趣偏好,漸漸轉變為較屬個人的興趣偏好。黨群期兒童的 繪畫已開始有了寫實主義的端倪(the dawning realism),主 要特性如下述(陸雅青,民 82, 85;Anderson,1992; Lowenfeld &Brittain, 1987):

 1.圖式的表現 兒童在平面繪畫的表現,自覺原先的圖式過於簡化或受 限,因而欲加以擴充,逐漸增加較多的細節,表現較前一期 精細,由原先的簡單化幾何形狀,改變為以較多的細節描繪 身體各部位、房子、樹或其他物體,不過這些較細緻化的圖 形,仍非成人世界和成人認知中的繪畫表現。本時期兒童繪 畫的動態表現,例如動作或活動等較圖式期減少。人物的表 現僵硬,衣服的摺曲較少,衣服邊線常用直線描繪,也不特 別跨大形像或省略某些部份,不再有展開式或X光透視畫的 表現,只是偶而讓畫中的某部分放大或變形。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79

2.顏色的使用 本時期的兒童對顏色的運用較為彈性和豐富,較能辨識 及表現色彩的差異變化,不再只是用固有色(stationary color)來著色,兒童開始覺知某種樹葉的綠色與別種植物的 綠色是不盡相同的,會用不同的綠色來區分山、樹和草地。 不過,此時期的兒童尚未發展出充足的色彩知覺,仍未能明 確分辨陽光和陰影間的色彩變化,或者色彩因距離、環境氣 氛而產生的色彩變化。除非透過美術教學的協助,兒童尚不 易覺知這些微妙的色彩變化。

3.空間的表現 圖式期晚期的兒童已開始注意到畫面上事物的彼此關 係,進入黨群期後的兒童,則會更用心的組織畫面上物體彼 此間的明確關聯性。這種表現方式反映兒童已成長到能夠同 時處理數種的觀點。物體不再只是單獨的排列在基底線上, 天與地之間的空間安排變得越來越重要,畫面空間被用心的 描繪。兒童並開始意識到畫面中物體的重疊關係與表現,本 時期的兒童已有閱覽地圖或描繪地圖的能力。到了約 11 歲 大的兒童,已能夠畫出單一透視點的物體,跟圖式期兒童的 多視點畫面,已有明顯的區別。

4.美術的主題 兒童在圖式期後期對周圍環境已有更多的覺察,到了黨 群期的覺察力更加敏銳。對於人文和自然的環境事物漸增的 感到好奇,也不斷吸收所處環境中的事事物物,此對繪畫(美 術)活動而言,是一項有力的驅動力。本時期兒童的人像畫 會較強調它的裝飾性,注意到一些衣服的類型等細節,而美 特殊教育文集(四) 80 術設計的原則已可透過研究自然現象來加以學習。 約九歲大的兒童會發展出較強烈的對、錯感,此為道德 發展的一部份。兒童內心世界亦是本階的重要課題,繪畫作 品裡可能表現較強的情感。兒童在此時期,對同儕和團體關 係有較多的瞭解,因而喜歡團體的美術活動(特別是同一性 別的團體),涉及到社區參與有關的合作主題,即可成為本 時期合作畫的集體創作主題。因此類似「協助飢民」、「協助 無家可歸的人」等有關的繪畫主題,只要能找出兒童感到興 趣的內容,即能啟發兒童的美術活動。

 5.觸覺型和視覺型 羅文費 (Lowenfeld, 1939)發現有些兒童偏重使用視覺 感官探索環境,有些則偏重採用觸覺感官,其後來的研究顯 示有 47%的受試者呈現明確的視覺型(visual types)傾向, 23%的受試呈現觸覺型(haptic types)傾向,其餘者介於二者 之中。這種出現視覺型或觸覺型的傾向,約在 12 歲左右期 間發生(Lowenfeld, 1975, 1966)。不過這樣的區分己被其他 的研究推翻(Rouse, 1965),今日已少有美術教育工作者持 此一視覺型或觸覺型的觀點。1990 年代的研究,覺察到學 生有不同的學習型態,有些人較依賴動覺和活動的學習 (kinesis and active learning),有些人倚重聽覺的學習,另 有些人則偏重視覺的學習。因此,美術教師和治療師應該考 量學生接受和處理訊息的方式,在教育及輔導學生時應適切 的運用各種學習管道,善用聽覺、視覺、動覺和觸覺等各類 學習型態。

 (五)擬似寫實期(Pseudo-Naturalistic stage,12~14 歲)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81 兒童進入擬似寫實期開始轉變為以成人的觀點,從事藝 術的表達。學生不再以其內心所想的世界來描繪物體,而是 以自然界觀察所得的現象來描繪,並也漸漸覺察到自己的美 術作品優劣,開始轉為重視完成的美術作品,以及作品能否 被同儕、成人和創造者本人所接受的情形。擬似寫實期的兒 童已進入推理階段,美術表現的特性主要如下述(陸雅青, 民 82, 85;Anderson,1992;Lowenfeld &Brittain, 1987):

 1.描述細節的人像畫 人像或物體的固定圖式表現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較為具 體的細節描繪,例如在人像畫中描繪上關節。人像畫的表現 較有動作,較為生動,不再如同黨群期階段的僵硬呆板,衣 服出現摺疊的描繪,已覺知到顏色和形狀的光影效果,並表 現在人像的繪畫上。畫中人物的臉部特徵和髮型描寫比以往 更加仔細,有些學生也描繪漫畫和卡通畫等,特別是男生更 為喜歡畫卡通。

2.美術的表現 空間的表現愈趨複雜化,畫面的基底線消失,學生可能 自己發現一些透視畫法的規則(或可被教導這些規則),表 現出單視點的透視畫面和具有遠近感的畫面,物體會隨著距 離而變小。美術作品也會強調裝飾的特質,喜歡幻想的主 題,嘗試不同的美術技巧,關心完成的美術作品優劣,對自 己的作品有高度批判性。

3.男/女生的興趣差異 女生較男生喜歡畫人物,而男生和女生所畫的人像,會 有跨大性別特徵的現象,反映這個階段的學生關心自己的身 特殊教育文集(四) 82 體變化,繪畫時若省略了性別特徵,可能表示害怕或未能接 納自己身體所發生的改變,這類人像畫常常隨手畫在筆記本 的空白邊緣或小紙片上,成為本發展階段的一種表達方式, 稱之為課外美術表現(Wilson and Wilson,1977)。 本階段的學生順服同儕的壓力仍然頗大,因此男生的興 趣偏好運動、電腦遊戲和媒體遊戲,並傾向於視美術為非肌 力(體力)的活動。進行美術活動時應引發男生強烈的動機, 依學生的需要安排活動主題,可從喜愛的運動、休閒活動、 學校生活等各方面選擇題材。另外也可考量使用較複雜的藝 術媒材,例如用壓克力畫和油畫等媒材,取代蠟筆畫和彩色 筆等。

4.美術的角色 應考量培養本階段的學生成為藝術環境的消費者和提 倡者,特別是在中學後已無美術課的情況下,更應加以重 視。其次也應讓學生瞭解從事藝術相關職業和業餘工作的可 能性。 依照 Lowenfeld 和 Brittain(1987)的觀點,本發展階段 的美術活動角色,在於支持學生透過能被社會接納的藝術創 造性表達來渲洩情緒和緊張,並促使學生的美術表達方式, 順利轉換到成人階段的美術表達型態。美術的角色也不必一 定維持強調技能訓練取向的美術教育趨勢,也可考量納入藝 術治療師為 12~14 歲學生規劃的藝術治療活動及輔導目標 來實施活動(Chapman, 1978,1988;Duke, 1983, 1988; Lowenfeld & Brittain,1987)。

(六)青春期的美術(adolescent art,14~17 歲)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83 青春期的美術作品特性,類似前一期的作品,並沒有發 展上的明顯變化。學生關心學得的藝術技巧,關心作品的細 節、光線和陰影,強調事物的主觀印象。空間的表現方面, 喜歡學習遠近法、透視法的描繪方式,會依心情表達主觀的 印象,或做主觀的變形表現。有些學生的人像畫會嘗試寫實 的表現,包括描繪人像比例和觀察到的細節與動作。 Lowenfeld 和 Brittain(1987) 認為中學美術教學的目 標,應在培養學生充分的參與文化活動,並提供自我探索和 成長改變的途徑,讓學生有面對自我與尋找自我需求的機 會。學生們關心他們要如何進入社會和適應社會,他們會自 我反省和自我批判,美術活動可以成為表達情感的機會。美 術能力較佳的學生,將進一步深入研究美術的基本技法、媒 材、美術史和美學原理等藝術課程,並也應教導和鼓勵學生 成為日常生活中的藝術消費者,只有少數學生會走上專業藝 術之路。

 參、兒童美術發展階段的相關研究論點 當兒童產生心像知覺之後,心像的發展隨之開始,皮亞 傑的認知發展論包括三個階段(Piaget & Inhelder, 1956): 一、感覺動作期:0~2 歲;二、具體操作期:2~11 歲,具 體操作期又細分為(一)前操作期(2~4 歲)、(二)直覺思考期(4 ~7 歲)、(三)具體操作期(7~11 歲);三、形式操作期(11 歲以上)。羅文費的兒童繪畫發展階段論,深受皮亞傑的認 知發展論影響,萳西(Lansing,1969)亦從皮亞傑的認知發 展階段觀點,研究兒童的美術發展,並區分為三個階段:一、 塗鴉期(1.5~2 歲);二、象徵畫時期(3~12 歲):本期再 特殊教育文集(四) 84 分為早期、中期和後期的三個階段;三、藝術決定期(約開 始於 12 歲)。萳西的階段理念與羅文費陳述的觀點相似。麥 克飛(Mcfee,1970)亦探究一些兒童繪畫發展的研究,發覺羅 文費的美術發展階段理念不夠寬廣,認為應該只有三個主要 的美術發展階段:一、塗鴉期(scribbing);二、圖式期 (schematic);三、文化寫實期(cultural realism),而各時期 的年齡層互有重疊的現象,塗鴉期的兒童開始於 2 歲左右, 若未予教導,則可能延續塗鴉到 5.5 歲的年齡。圖式期可能 早在 3 歲就開始,也可能持續延長到 16 歲或更大些。最後 的文化寫實期(cultural realism),可能早在 6 歲半即開始, 一直延伸到成人階段,而有些個體則從未發展到這個時期。 沙勒門和莫俄(Salome and Moore,1979)研究兒童的美 術發展,則歸納出五個時期:一、塗鴉期(2~4 歲);二、前 圖式期(3~7 歲);三、圖式期(6 ~10);四、轉換期(9~12); 五、寫實期(11 歲以後)。轉換期(9~12 歲)的特徵,相當於羅 文費的黨群期(gang age stage),寫實期則相似於羅文費的 擬似寫實期(Anderson, 1992)。 Feldman(1980,1987a, 1987b)引述後續的發展心理學 研究,質疑皮亞傑所主張的每個人都會經歷相同(統一)的 成長階段理念。後來的發展心理學研究,發現兒童的統一性 發展(universals of development)可以有所變更的情況,故而 主張兒童發展兼具有統一性發展和非統一性發展 (nonuniversals)的事實。換言之,發展階段可因妥善的計 畫,必要的教導和環境資源的充分提供,而使發展階段產生 改變。如果兒童在一特別良好的文化環境下,能夠有計畫地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85 持續和熱忱學習,並學習特殊藝術技術,則可能改變該兒童 的統一性美術發展狀態。 Feldman(1987b)雖然質疑統一性發展的觀點,但也主 張可以採用統一性發展階段論,作為瞭解某年齡層或某階段 兒童的美術表現及美術教育工作的基礎。換言之,他不放棄 統一性的發展觀點,而是建議也要考量文化環境、教育訓 練、特殊偏好、和個人獨特性等多種可能的影響變因,因為 這些因素可以使兒童或個人的美術發展產生影響與改變 (Anderson, 1992)。



文章來源:
 http://ebooks.lib.ntu.edu.tw/1_file/edu/207/%E5%B1%8F%E5%B8%AB%E7%89%B9%E6%AE%8A%E6%95%99%E8%82%B2%E5%8F%A2%E6%9B%B8_02.pdf

何謂兒童美術教育?

兒童美術教育主要靠發展直覺,通過觀察、體驗、記憶、聯想、創造等一系列活動,調動人的一切感官,讓兒童自己去發現美、感受美、表現美、創造美。兒童美術是綜合性教育,需要利用多種媒介對兒童進行刺激,使他們産生創作的欲望和衝動,順應兒童自然發展,把知識潛移默化地傳授給他們,幫助他們完善創作所要表達的感受。


成人習慣以自己的品味來衡量孩子的作品,使得孩子們對於創造有很多挫折,以畫畫來說,要孩子照大人的想像畫,或畫不好就要孩子擦了再畫,反而使兒童對畫畫產生畏縮和厭煩,限制了他們的自由想像空間及繪畫興趣。其實,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,把創造的自由還給孩子,倘若只懂得把畫畫得很好,在美術科目上有優等成績,都不算是真正的學會畫,兒童美術意在培養兒童優秀的個性品質,除畫畫外擁有更大的收益。


  許多創意老師用心打造或繪製一個有創意的單品,再細心分解出具體徹底的教學步驟,一步步有條理的示範,讓孩子們跟著工作。孩子真的養成「創造的能力」了嗎?還是實質是「模仿一個創意」,沒錯,雖然「模仿」是人類不可或缺的、本能的主要學習方法之一,但更別忘了讓兒童自由的表達發揮、聯想,小朋友的創意不僅僅在兒童美術中才能有所表現,更是顯現於日常生活當中,當然創意的基礎在於認知,所以有趣多元的學習更能激發小孩的創意想像。(參考資料:雅虎奇摩)
資料來源http://www.imsuperbaby.com/archives/468

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兒童美術教育的效果

兒童美術教育最大的目標與期待,不是為了要孩子製作藝術品,或造就專業畫家,而是對藝術正確的知識、能力、態度、習性與價值觀。我們應試著體會幼兒的創作,了解幼兒與生俱來「原創能力」的珍貴。不要將重心放在作品的好壞,使得孩子們走向創造與美感經驗的路上,徒增很多挫折與傷害。
兒童美術裡,孩子在繪畫中盡情地舒展自已內在的想像和情感,通過繪畫把自已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表達出來,發揮想像力,亦是一種表達感情的方式。畫畫可以鍛練孩子小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,是培養孩子善於觀察事物、瞭解事物特徵的好方法。畫畫還可以開發大腦右半球的功能,對開發智力也大有益處。大人的角色應當去「聽 / 感受」孩子畫中所表達的東西,並去理解、關心、他所訴說的內容;且當孩子想要畫一件事物,卻不知如何表現時,以「言語」來引導他做畫;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,更是幫助孩子在藝術天地成長的重要方式。
兒童是特殊的觀察者、創作者與學習者,他們活潑好動並以獨特的感官與思維觸探世界,應多提供兒童發現、探索、體驗的環境與經驗,同時透過互動式遊戲,不是教導一個技能,而是從遊戲中啟發兒童豐富的創意潛能。(參考資料雅虎奇摩)



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藉由兒童美術,培養興趣及自信

兒童美術主要是要讓孩子對美術產生興趣,再求技巧上的提升。可以藉由遊戲與美術繪畫的融合,讓孩子不知不覺對美術不害怕,並且引導他們從生活中多觀察,使他們能在生活中自然學習與記憶這些圖騰,如此才能讓他們沒有壓力並且快樂的學會繪畫。


現代兒童美術應著重在創意與想像力的啟發,尤其對各種年齡層的兒童採取不同的教學重點(1 ~ 3.5歲為「塗鴨期階段」,3.5 ~ 4歲為「命名塗鴉期」)兒童美術的重點在啟發他們、鼓勵他們開始主動去觀察這個世界上有形事物,輔導者則可以做簡單的引導,簡化物體的線條與造型.然後教導孩子學會畫畫。


當孩子一發現他能盡情揮灑整張圖畫紙時,是感到非常有成就感與駕馭的喜悅的,因為在塗鴉的想像世界裡他是主人,所以一但我們不斷以大人的角度給予批評與負面的指導,孩子很容易在探索學習中感到挫折,因而打消了主動學習的意願,所以我們應該多鼓勵孩子勇於拿起畫筆,藉由畫筆展現出孩子內心世界,並從中了解他所要表達的東西,也許我們看來沒什麼美感,但一旦他從圖畫中找到樂趣,也許就能因此引響孩子的一生。


若是為了啟發孩子的創造力,除了藉由兒童美術讓孩子發揮外,日常生活中對於孩子創造力的表現,父母應有一顆寬闊的心來接納各種差異,不墨守成規,悅納孩子不同的意見,多提出一些開放性,沒有單一答案的問題,讓幼兒多一點思考空間,並提供幼兒豐富的感官經驗,以奠定知識的基礎,而教學更是要多變多元化,以提高幼兒創造的興趣。(參考資料:雅虎奇摩、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-九周文化)

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

兒童美術教育究竟培養孩子什麼?


兒童美術教育究竟培養孩子什麼?【父母必讀】
草原小夜曲純音樂 - 輕音樂特選系列-悠悠四季
2016-06-13藝術創想樂園
兒童美術教育究竟培養孩子什麼?
這可能是我們每一位學畫兒童家長最關心的一個話題。但無奈大多數家長對於美術教育並不了解,盲目跟風,把兒童美術教育變成過度和模糊的投資對象。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坐不住,就去學美術,其實正說明對於兒童美術教育存在著諸多誤區。
兒童美術啟蒙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。這一點,早已被專家們所證實。美術教育是最具有培養人的潛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教育。它從抽象靈感的點燃,到創造性思維的自由表現,最大限度地開發了兒童的創造力。也可以說,美術教育在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、感性思維、形象思維等思維活動方面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。甚至還會影響到孩子的人生觀、價值觀。
誤區之1:過分強調繪畫技巧,輕視想像
有的家長因孩子畫的不圓、不方、不正而懊惱,這實際是沒有從孩子的身心特點出發,忽視了孩子自身的需要和興趣的培養。

兒童畫畫哪裡有什麼技巧,它是經驗的積累和總結。單純教給孩子們繪畫技巧會把孩子嚇跑的。孩子們畫畫是從不懷疑自己技巧的,他們沒有不能畫、不敢畫的東西。再複雜的人物景象,只要經過了他們的頭腦,就會變的簡練起來;再簡單的事物只要經過他們的手畫出來,就會變的豐富起來。這就是兒童畫。
愛因斯坦說:「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,因為知識是有限的,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,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。」幼兒期是大膽的想像力開始形成的階段,這一階段大腦思維模式很容易形成並可永久保持,因此在幼兒美術課中培養幼兒的想像力是至關重要的。
誤區之2: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作品
現實中,幼兒常被要求學畫一定要「象」,橫要平,豎要直,把畫畫得「象」與「不象」作為學畫的終極目標,這樣會導致孩子畫畫的膽子越來越小,又擦又改,謹小慎微,匠氣十足。我們時常會聽到家長這樣評價孩子的作品:「你今天畫的小貓真像」、「你怎麼跟老師畫得不一樣呢?」把兒童美術課堂當作「照相機功能」來簡單看待,導致很多有主見的兒童因為「畫得不像」,而斷送了繼續學習美術的機會。孩子們在畫得像與不像的問題上與成人的看法是不一致的。孩子畫畫憑的是直接感受,他們認為只有突出主要的,誇張重要的就是最像。如:孩子畫踢毽子的腿會比不踢的腿要長,畫吃蛋糕的嘴比平時的嘴張得要大。孩子追求的像並不是生活中鏡子般的真實。所以,家長在看孩子的畫時,不要拿畫上的形象與真的比。家長應該更新觀念,其實幼稚也是一種美,認識幼兒學畫的幼稚性和合理性。幼兒手指小肌肉發育得不夠完全,畫出來的物體形狀雖然不準確,但形的「不似」卻成全了「神似」,這種離形求神的畫法,或者「似與不似」之間的畫法,更顯得純真可愛。我們鼓勵孩子們認真大膽,順其自然的畫,畫出自己的想法,畫出自己的心意。



誤區之3:追求成熟美
讓兒童統一去臨摹成年人的作品或一些公認獲獎作品,這無異於剝奪了孩子個體經驗和創造的權利,猶如讓兒童吃營養不良的精神快餐,終究會因方法沉悶而留下後遺症。
誤區之4: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
部分家長在孩子繪畫時,習慣於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影響孩子的思維,使孩子形成定勢思維。家長看到孩子把小草塗成黃色或紅色就硬要孩子改成綠色,看到魚畫在天上,就告訴孩子魚應該畫在水裡,粗暴的扼殺孩子的想像,幼兒學畫不應只學畫「看」到的,更重要的學畫「想」到的。只有充滿想像力的作品才是有靈魂的作品,才是兒童內心的寫照。
誤區之5:拔苗助長
部分家長曾問:「老師,我們的孩子現在為什麼不學素描,畫石膏像,學油畫,早起步早學會!」家長們對孩子教育的迫切希望是可以理解的,但這種想法違背了幼兒自身的發展規律,忽視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。兒童動作發展遵循從近倒遠的規律,動作發展從身體中部開始,越接近軀幹的部位,動作發展越早,而遠離身體中心的肢端動作發展較遲。以上肢為例,肩頭和上臂首先成熟,其次是肘、腕、手,手指動作發展最晚,兒童手握鉛筆自如地一筆一划地寫字,往往要到6—7歲才能做到。心理學家格賽爾做了著名的雙生子爬梯實驗認為,影響幼兒動作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生理成熟,生理成熟是學習或訓練的基礎,學習知識對成熟起一種促進作用,只有在成熟的基礎上進行學習訓練,才能有效而成功,否則是無效的。幼兒期孩子的手部小肌肉還無法靈活控制畫筆進行精細的素描活動,也無法準確畫出石膏大小的比例,讓幼兒進行這些高難度的訓練,只會給幼兒造成消極的情緒體驗,挫傷幼兒的繪畫興趣,無異於拔苗助長。
審美能力的培養
在對孩子進行美術教育的過程中,還要注意孩子的審美能力,審美情趣的培養。美是一種體驗,美的因素無所不在,少兒審美素質教育是少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,它對少兒情感的培養,個性的陶冶,甚至對其整體素質的發展都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。學美術並不是想當畫家才學的,兒童美術啟蒙教育的作用遠遠超過了美術教育本身。家長在孩子學畫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。家長怎樣看,直接會影響到教師怎樣教。家長因其特殊的身份位置,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遠比美術教師大得多。讓孩子無拘無束的隨心所欲地塗畫,對孩子來說是多麼愉快和重要。他們正是通過這個繪畫過程,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滿足。這種感覺正是一個人獲得事業成功後有了成就感的「雛形」,我們家長和教師都要保護好這個「雛形」,發展好這個「雛形」,使孩子在繪畫過程中逐漸建立自信。請家長們想一想!孩子們走出家門,走向社會,只是個時間問題,就像小鳥早晚要出窩一樣,你不可能永遠保護著他。有位教育家說得好:對孩子最大的幫助是不幫助!
顛覆傳統美術教育理念
讓每個孩子都成為創意大師

原文網址:https://read01.com/DzgjzQ.html